中国企业的文化空心
在中国提起产业空心化,人们大多耳熟能详。
因为天南海北的例子很多,比如,每当有一批从事贴牌加工的制造企业,迫于日益看涨的劳动力成本,而不得不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内迁到欠发达的中西部,或外迁入东南亚的柬埔寨、越南等国时,总会在经济理论界引起中国产业空心化的惊呼声、质疑声一片。
但如果我们把所言换成是中国企业的文化空心,则一脸诧异或不以为然也许会成为不少人的标准脸谱(申明在先:本书所称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一定不是指全体,而是指绝大多数)。
怎么,在中国企业的文化培育中,也存在类似于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产业空心化现象?
不错,我们的回答是,的确存在。
不但存在,而且非常地广泛,甚至比比皆是。
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先生近年就曾感慨万分地讲:“在当前,中国的企业还没形成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更没有特别有底蕴的,引领性的管理知识展现给世界。”
这自然是不错的,虽然我们很希望在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三、四十年后的今天,这不应该是真的;虽然我们也很希望有人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予以反驳,譬如哪家企业提出了哪样的管理思想,引起了哪些世界级企业家、学者们的注意?
我们不得不承认,与中国企业方兴未艾的资本输出相比,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甚至第一的经济体量相比,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模式生产除了在嘴尖皮厚,头重脚轻地自吹、自擂、自诩、自封上“长江后浪推前浪”外,其余实在是难以启齿,乏善可陈。
我们还不得不承认,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模式生产之所以贫乏,或者说劣质,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企业价值理念的贫乏和劣质,亦即,在于中国企业的文化空心。
企业文化是什么?
企业文化是否像那些为了体现自己有文化,体现自己不同凡响的高大上,总喜欢装神弄鬼地摇把扇子、穿件长衫,好似高深莫测的大师们口中念念有词的玄而又玄,深而又深?
企业文化一点都不神秘,企业文化不过是企业对经营管理中一些基本问题的基本看法,或者叫做基本的价值取向,像企业如何看待顾客、看待员工、看待供应商、看待技术、看待质量、看待创新?
中国企业的文化空心又是什么?
中国企业的文化空心是指在旧的价值体系坍塌,在中国企业以水土不服为由,简单拒绝欧美企业价值理念的同时,却迟迟不能创造性地建立真正属于自己,并且符合全球化竞争需要的新文化。
这颇有点职场上那种高不成、低不就、自己创业又干不了的味道。
因为有如此的文化空心,所以中国企业的文化培育要么大而无当地空洞无物,全都是一些高在云端的报国、爱国、爱厂、团结、改革、奋斗、无私之类的着不了边,无比正确,动辄给初来乍到者一种不是经济实体,而是政治机关的错觉的官话;要么人云亦云地盲目跟风,你讲狼性文化,我也讲狼性文化,你讲我讲大家讲,只要是自认为有点成绩,就一律不二地统统讲狼性文化,根本不问什么是狼性文化?为什么要狼性文化?狼性文化究竟适不适用于自己的企业?
因为有如此的文化空心,所以中国企业的文化培育从如何看待顾客、看待员工……看待创新的价值取向的根子、底子、种子上就是贫乏而劣质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此根、此底、此种派生出来的管理又怎么能不是虚的、瘪的、弱的?见不得阳光、经不起风吹雨打、登不了大雅之堂的?
不能,显然不能,绝对不能。
至于这样的文化空心是否与一些地区出现的产业空心化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在联系,我们虽然不能基于严格的数理逻辑论证,证明在多大范围、多少比例上因为前者而导致了后者,但根据自身的观察与思考,结论无疑是肯定的。
试想,如此的文化空心势必意味着中国企业普遍缺乏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竞争需要,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符合共有的人情人性的价值理念;意味着中国企业的经营粗放、管理混乱、创新不力非十年八年可以改变;意味着中国企业只能吃资源饭、吃廉价劳动力的饭、吃污染环境的饭;意味着一旦“三吃”难以为继,接踵而至的不是破产,就是外迁,产业空心化因而在所难免。
由此观之,中国企业的文化空心,或价值观的陈腐、保守、不合时宜,乃至反动,往小的方面讲,正严重阻碍着中国企业的管理进步和转型升级,往大的方面讲,正从最深层、最隐蔽、最根本上引起整个中国经济不知不觉地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或者换言之,中国企业的文化空心正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中国经济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上游迈步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话说到这里,尊敬的读者朋友应该十分清楚于我们的主旨。如果你还和我们一样,不但对中国企业的文化空心感同深受,不但想知道病根所在,而且更进一步地渴望能找到消除病根的良药,那就请毫不犹豫地请关注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管理咨询公司,这里会带给你想不到的惊喜。